跨境电商新政自4月8日实施以来,各种问题相继显现。跨境保税商品监管模式的改变,让很多保税区出现了保税仓空置的现象,一些跨境电商平台也因此出现了补货困难的局面;正面清单对化妆品、保健品等品类的限制让很多平台不得不考虑转型;政策细则迟迟不定,也让整个行业举棋不定。“跨境电商究竟该怎么玩?”面对困难,跨境电商从业者们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对此,洋码头创始人兼CEO曾碧波谈了谈他的看法。
洋码头创始人兼CEO
“监管”这碗水如何端平?
曾碧波指出,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在全球零售产业里是被区隔化的,中国人面临各种价格的垄断,能选择的品类非常有限。这样的现状除了与全球零售商的“自我感觉良好”息息相关外,还与一些品类在中国过高的准入门槛有关。
曾碧波认为,海关单一窗口、无纸化通关、推行跨境电商新税制等措施都是相关部门在进口贸易上作出的改革,但在商品准入和检验检疫方面,方法和机制上需要创新。“我们商品准入门槛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计划经济的时代,的确应该推进了。”
跨境电商的崛起正弥补了上述问题,但4月8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新政实施后,跨境保税模式对商品的监管标准向一般贸易全面看齐。通关单、检验检疫、产品备案等成了以往跨境电商没有面对过的新的难题。保健品、化妆品等品类由于与消费者的安全密切相关而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而这些又是跨境电商平台销量最大的商品。为了让平台能够正常运营,一些补货无门的跨境电商把手伸向了一般贸易进口商品。“当着手研究一般贸易的时候,大家才发现,跨境电商与一般贸易之间的不公平并不是表现在税收上,而是在商品准入和检验检疫方面。”曾碧波说道。
“跨境保税进来的100吨货放在保税区,不用做商检;一般贸易进来的货也是100吨,也放在保税区,只因为零售途径不一样,就必须做商检和各种各样的准入手续,这是没有道理的,这一碗水没有端平。跨境电商之所以能够在这两年间如火如荼地发展得这么快,就是因为门槛低,商品流通效率高,而不是我们常说的税的问题。为何要把跨境保税这边的门槛提高,而不是降低一般贸易的门槛,让大家同台来竞争呢?”
曾碧波表示,跨境电商新政虽然让一些平台有了一次“阵痛”,但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平台补货难、保税仓空置等问题,也会推动商品准入制度的改革。
一般贸易和海外直邮之间的抉择
保税模式不好使了,但生意还是要做。据悉,那些税改前以保税备货为主要模式的平台已经在寻求转型。但在一般贸易和海外直邮之间,他们到底如何抉择?
由于按采购价进货,一些品类走一般贸易比跨境电商的税更低。因此不少自营的跨境电商平台已经开始向一般贸易进口转型。“这种转型具有两面性,正确的一面是他们确定了自己作为进口商的定位,模式更加清晰了;不对的一面是,一般贸易几十年都没有解决商品流通效率低的问题,而他们也会走进这个死胡同里。”
也有一些平台选择转型做海外直邮,但这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一蹴而就的。做海外直邮的管理半径很长,其中的物流管理非常零碎,要跟四、五个不同的部门打交道;在海外建仓后,出关同样需要安检和报关,手续、流程与国内完全不同;怎样选择国内口岸,怎样合理地提供数据,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直”才是跨境电商的本质
“跨境电商和传统进口的区别在于,前者的流通性强,后者的流通性差。我认为直销、直购、直邮,这才是跨境电商的本质。如果只是做刚需和日用消费品,进口商会很有发言权,因为采购量大,成本更低,消费体验也更好。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不只是这些,他们想要原汁原味的商品和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曾碧波表示,洋码头会以税改为契机,在海外直邮这条路上走得更加极致。
洋码头近日投资10亿日元用来扩展日本市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已着手扩建东京海外仓,大阪仓也将筹建。“日本的零售市场非常发达,但大多数跨境电商主做的还是资生堂、面膜、美白丸这种药妆类的商品,客单价很低。实际上,日本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商品,并没有被中国消费者所知,比如潮鞋、男装等。所以我们会增加日本的买手数量并进行重点培养。”
曾碧波表示,与品牌商的合作很难谈得下来,因为他们对订单金额有一定的要求,这些个性化的非标品很难满足。而买手扫货的供应链弹性很好,可以看用户的评价和反馈再决定下一批的采购量。买手还可以通过试用和推荐达到口碑营销的效果,让消费者更愿意买账。
“我们有一些买手已经成为KOL甚至是网红了,他们有着各自的粉丝群,推广新品的过程中转化率很高。我们也会教育买手,对一些人会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
但买手数量的增加也会带来同质化的负面问题,他们之间的竞争也是洋码头目前亟待解决的。“目前澳洲买手的同质化比较严重,我们会通过流量分发刻意地多曝光一些新品来避免这种同质化的问题。同时,我们的社区功能也在测试中,买手可以在社区中创造自己的内容,实现更大的差异化。”